江南寻城:上海卫所城市历史形态研究
作者:孙昌麒麟 著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10
丛书:文化转型与现代中国丛书
页数:296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545822113
ISBN-10:7545822110
去豆瓣看看 目录
序章
一 缘起
二 回顾
三 展望
第一章 上海地区卫所城市筑城简史
第一节 筑城
第二节 城址的选择与迁移
第三节 城墙的演变
一、金山卫
二、青村所
三、南汇嘴所
四、吴淞江所
五、宝山所
六、小结
第二章 明清金山卫城的平面形态复原
第一节 资料概述与城建小史
一、方志与地图
二、《金山卫城文庙旧图》考辩
三、金山卫城建小史
第二节 城市平面形态的复原
一、河道复原
二、桥梁复原
三、街巷复原
四、建筑复原
五、小结
附一节 金山柘湖考略
一、柘湖的存在时间
二、柘湖的位置与进出水道
三、柘湖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利作用
第三章 明清青村所城的平面形态复原
第一节 资料概述与城建小史
一、方志与地图
二、青村所城建小史
第二节 城市平面形态的复原
一、中尺度地物复原
二、建筑复原
三、小结
第三节 青村镇空间结构的蠡测
第四章 明清南汇嘴所城的平面形态复原
第一节 资料概述与城建小史
一、方志与地图
二、南汇嘴所城建小史
第二节 晚清的南汇城
一、河道复原
二、桥梁复原
三、街巷复原
四、建筑复原
五、小结
第三节 太平天国之乱后的南汇城
第四节 雍乾时期的南汇城
第五节 明代的南汇嘴所城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明清吴淞江所城的平面形态复原
第一节 资料概述与城建小史
一、方志与地图
二、从吴淞江所城到宝山县城
第二节 城市平面形态的复原
一、河道复原
二、桥梁复原
三、街巷复原
四、建筑复原
五、小结
第六章 上海地区卫所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第一节 强势崛起的军事功能
第二节 后卫所时代的功能转型
第三节 卫所城在县域内市镇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卫所城在上海市域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第七章 江南军城:江南沿海卫所城市的形制与共性特征
第一节 基础地图资料与考察对象城市
一、基础地图资料的简介
二、考察对象城市的筛选
第二节 中国地方文献与旧日军地图中的江南沿海卫所
第三节 江南沿海卫所城平面形态的比较辨析与分类
一、修筑时间
二、区位选择
三、类型模式
四、城市规模和平面结构
五、余论:江南沿海卫所城的两种模式
第四节 “厌水性”:江南城市的另类
外编
第八章 文献大邦:南宋常熟城市风貌复原研究
第一节 文本:《重修琴川志》考辩
一、今本《重修琴川志》溯源
二、今存主要版本与书中舆图流传的关系
第二节 形态:南宋常熟城市内外空间
一、城门:城市外部的界限
二、坊、巷、桥、水:城市内部空间的通道与分界
三、建筑:城市地块的开发进程
四、小结:常熟城市形态的演变历程
第三节 组织:城市基层管理
第四节 余论
第九章 田野古城:安丰故城实勘及筑城史考察
第一节 遗址状况与区域地名
第二节 建制沿革与城址迁徙情况
一、建制沿革
二、城址迁徙情况
第三节 安丰故城的形态研究
一、故城废弃的过程
二、区位选择与城市结构
第四节 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孙昌麒麟,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专攻城市历史地理、地图史、上海地方史等方向。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
本书是以上海地区卫所城市为主,兼及讨论周边区域城市的历史地理学论著。研究对象为今日的上海金山卫、奉贤奉城(青村所)、浦东惠南(南汇嘴所)、宝山(吴淞江所)四座卫所城市,并附录江苏常熟、安徽寿县安丰两城,全书利用文献资料、古旧地图、田野调查成果等资料展开研究,复原江南区域城市的历史形态及演化过程,并分析其历史特性。以上海四城为例,这四座卫所城都源于明代军事城市,入清之后又演变为普通县城,对今上海市域内城镇格局有重大影响。因军事功能需要,四城在筑城之时即带有强烈的人为规划色彩,表现出与一般江南城市迥然不同的“厌水性”特征,是为江南城市性格中的特别之例。本书是专门研究上海卫所城市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对上海城市形态、历史变迁,以及江南城市史地等方面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