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非遗的价值发现与重塑——以丝路新疆段为例
作者:杨红、郑亮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2.11
页数:160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513084116
ISBN-10:7513084114
去豆瓣看看 目 录
章 丝路新疆段非遗保护现状
节 非遗资源丰富,保护措施多样
第二节 主要非遗门类的存续状况概述
第二章 丝路新疆段非遗研究概述
节 本体研究综述
第二节 交叉研究综述
第三章 文化汇流与非遗流变
节 在文化汇流之地研究个案流变
第二节 从流变研究到价值取向
第三节 从非遗存续力和价值看待非遗的当代流变
第四节 从当代流变研究出发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四章 丝路非遗当代流变的主要原因
节 被动 :传统业态消失和生活方式改变
第二节 主动 :顺应时代变迁和适应当代需求
第三节 外因 :政府与市场引导下的更新
第四节 内因 :时代发展萌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章 伊犁州民族服饰的传承与流变
节 实地走访伊犁州的非遗传承人
第二节 传承有序的主要支撑
第三节 传统工艺价值的放大与转型的方向
第六章 高校开展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节 跟踪石河子大学的非遗研培
第二节 石河子大学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七章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传统工艺工作站”
节 维吾尔族刺绣有了工作站
第二节 传承发展中的特点
第三节 流变后的正向表现
第四节 流变中的两个坚持
第八章 从生态文化角度解读“诺鲁孜节”
节 丝路跨境非遗项目“诺鲁孜节”
第二节 从生态文化角度看诺鲁孜节
第三节 现代社会可从诺鲁孜节中获取生态建设的智慧
第九章 丝路新疆段非遗流变中的价值取向
节 非遗项目的存续与流变状况
第二节 流变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正面影响
第三节 流变对文化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正视流变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杨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设计学博士后。出版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编著《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传承到传播》等 ;在《新华文摘》《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郑亮,集美大学文学院、电影学院院长。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教*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咨询专家,教*部万名创新创业优秀人才专家库成员,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基地主任。长期致力于区域生态文学—文化批评研究、地方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部人文社科、文化部等各类科研项目 9 项,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40 多篇,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1 项,其他奖项多项。
回顾历史,绵延丝路而行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金属、纸张等都属于物质商品,而从深层次上传播的是背后的手工制作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丝路沿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和传播着,成为东西方交流直接的载体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本书基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及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的状况,对丝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重塑。 本书适合对活态存续于新疆的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