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 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名篇巨作,广为流传的入门级史学经典,新增插图百余幅,全景式展现中华文明的起落兴衰
例言
编绪论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3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16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19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12
第二编上古史
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17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22
第三章唐處的政治/25
查看完整
编绪论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3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16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19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12
第二编上古史
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17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22
第三章唐處的政治/25
查看完整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对当时的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后又著成《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另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燕石札记》等书。生平勤于写读史札记,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有《吕思勉读史札记》。
《中国简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篇,时间涵盖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清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语言偏白话,资料详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堪称中国历史知识大百科。
其中还涉及偏僻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大众类通史中非常难得。
其中还涉及偏僻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大众类通史中非常难得。
例言
编绪论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3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16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19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12
第二编上古史
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17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22
第三章唐處的政治/25
第四章夏代的政教 /30
第五章商代的政教 /34
第六章周初的政治 /38
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 142
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 大/46
第九章春秋的霸业 149
第十章战国的七雄/53
第十一章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56
第十二章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60
第十三章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64
第十四章上古的社会 /68
第三编中古史
章秦之统一及其政策/75
第二章秦汉之际/79
第三章前汉的政治 /84
第四章新莽的改制 /88
第五章后汉的政治 /92
第六章两汉的制度 /96
第七章秦汉的武功 /100
第八章两汉的对外交通 /105
第九章两汉的学术 /109
第十章佛教和道教/114
第十一章两汉的社会 /118
第十二章三国的鼎立 /122
第十三章晋的统一和内乱 /126
第十四章边微民族和汉族的同化/130
第十五章南北朝的对峙 /137
第十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142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的 文化/145
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49
第十九章隋之统一与政治/153
第二十章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157
第二十一章隋唐的武功/160
第二十二章隋唐的对外交通 /165
第二十三章隋唐的制度 /169
第二十四章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173
第二十五章佛教的分宗 和新教的输人/177
第二十六章中外文 化的接触/181
第二十七章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85
第二十八章隋唐的社会 /191
第二十九章五代的混乱 /195
第三十章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200
第三十一章变法和党争 /204
第三十二章辽夏 金的兴起/208
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 /213
第三十四章宋和金的关系/216
第三十五章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221
第三十六章宋的制度 和社会1226
第三十七章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230
第三十八章中西文化的交通 1237
第三十九章元的制度 /240
第四十章元帝国的瓦解 /244
第四十一章明初的政局 /249
第四十二章明 和北族的关系/253
第四十三章明 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257
第四十四章明末的政局 /261
第四十五章明的制度 /266
第四十六章元明的学 术思想和文艺/270
第四十七章元明的宗教 和社会/273
第四编近代史
章明清之际/279
第二章欧人的东略 /284
第三章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288
第四章清初的内政/293
第五章清初的外交 /298
第六章清代的武功 /304
第七章清中叶的内乱 /311
第八章鸦片战争 /315
第九章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役/321
第十章英法联军之役/328
第十一章《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333
第十二章中俄交涉 /337
第十三章晚清的政局 /341
第十四章中法战争 和西南藩属的丧失/347
第十五章中日战争 /354
第十六章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360
第十七章维新运 动和戊成政变/364
第十八章八国联军和 《辛H条约》/368
第十九章远东国际形势/374
第二十章日 俄战争和东三省/378
第二十一章清末的宪政运动/383
第二十二章清代的制度 /387
第二十三章清代的学术 /392
第二十四章清代的社会 /397
第五编现代史
章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405
第二章清季的革命运动 /409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412
第四章二次 革命的经过/417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外交 和蒙藏问题1421
第六章帝制运 动和护国军1427
第七章“二十一条” 的交涉/430
第八章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433
第九章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439
第十章华盛顿会议和中国/444
第十一章军阀的混战 1449
第十二章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452
第十三章“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456
第十四章国民 革命的经过/459
第十五章“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1462
第十六章关税 自主的交涉经过/464
第十七章废除不平 等条约的经过/468
第十八章中俄的龃龉 /472
第十九章日 本的侵略东北1475
第二十章国民政府的政治 1480
第二十一章现代的经济和社会/485
第二十二章现代的教育和学术/489
第六编结论493
章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495
第二章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1498
附录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501
^ 收 起
编绪论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3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16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19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12
第二编上古史
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17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22
第三章唐處的政治/25
第四章夏代的政教 /30
第五章商代的政教 /34
第六章周初的政治 /38
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 142
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 大/46
第九章春秋的霸业 149
第十章战国的七雄/53
第十一章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56
第十二章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60
第十三章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64
第十四章上古的社会 /68
第三编中古史
章秦之统一及其政策/75
第二章秦汉之际/79
第三章前汉的政治 /84
第四章新莽的改制 /88
第五章后汉的政治 /92
第六章两汉的制度 /96
第七章秦汉的武功 /100
第八章两汉的对外交通 /105
第九章两汉的学术 /109
第十章佛教和道教/114
第十一章两汉的社会 /118
第十二章三国的鼎立 /122
第十三章晋的统一和内乱 /126
第十四章边微民族和汉族的同化/130
第十五章南北朝的对峙 /137
第十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142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的 文化/145
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49
第十九章隋之统一与政治/153
第二十章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157
第二十一章隋唐的武功/160
第二十二章隋唐的对外交通 /165
第二十三章隋唐的制度 /169
第二十四章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173
第二十五章佛教的分宗 和新教的输人/177
第二十六章中外文 化的接触/181
第二十七章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85
第二十八章隋唐的社会 /191
第二十九章五代的混乱 /195
第三十章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200
第三十一章变法和党争 /204
第三十二章辽夏 金的兴起/208
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 /213
第三十四章宋和金的关系/216
第三十五章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221
第三十六章宋的制度 和社会1226
第三十七章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230
第三十八章中西文化的交通 1237
第三十九章元的制度 /240
第四十章元帝国的瓦解 /244
第四十一章明初的政局 /249
第四十二章明 和北族的关系/253
第四十三章明 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257
第四十四章明末的政局 /261
第四十五章明的制度 /266
第四十六章元明的学 术思想和文艺/270
第四十七章元明的宗教 和社会/273
第四编近代史
章明清之际/279
第二章欧人的东略 /284
第三章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288
第四章清初的内政/293
第五章清初的外交 /298
第六章清代的武功 /304
第七章清中叶的内乱 /311
第八章鸦片战争 /315
第九章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役/321
第十章英法联军之役/328
第十一章《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333
第十二章中俄交涉 /337
第十三章晚清的政局 /341
第十四章中法战争 和西南藩属的丧失/347
第十五章中日战争 /354
第十六章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360
第十七章维新运 动和戊成政变/364
第十八章八国联军和 《辛H条约》/368
第十九章远东国际形势/374
第二十章日 俄战争和东三省/378
第二十一章清末的宪政运动/383
第二十二章清代的制度 /387
第二十三章清代的学术 /392
第二十四章清代的社会 /397
第五编现代史
章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405
第二章清季的革命运动 /409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412
第四章二次 革命的经过/417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外交 和蒙藏问题1421
第六章帝制运 动和护国军1427
第七章“二十一条” 的交涉/430
第八章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433
第九章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439
第十章华盛顿会议和中国/444
第十一章军阀的混战 1449
第十二章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452
第十三章“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456
第十四章国民 革命的经过/459
第十五章“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1462
第十六章关税 自主的交涉经过/464
第十七章废除不平 等条约的经过/468
第十八章中俄的龃龉 /472
第十九章日 本的侵略东北1475
第二十章国民政府的政治 1480
第二十一章现代的经济和社会/485
第二十二章现代的教育和学术/489
第六编结论493
章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495
第二章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1498
附录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501
^ 收 起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对当时的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后又著成《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另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燕石札记》等书。生平勤于写读史札记,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有《吕思勉读史札记》。
《中国简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篇,时间涵盖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清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语言偏白话,资料详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堪称中国历史知识大百科。
其中还涉及偏僻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大众类通史中非常难得。
其中还涉及偏僻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大众类通史中非常难得。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