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的裂隙: 鲁迅的精神自觉
作者:刘超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2023.3
页数:448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547321256
ISBN-10:7547321259
去豆瓣看看 引 言
章 童年与自我的觉醒及回归
节 童年创伤与自我的觉醒
一、自我意识觉醒的契机
二、父亲的病与观看者形象
三、父亲的死与倾听者形象
四、故家的败落与走寻者形象
第二节 童年记忆与自我的回归
一、自我的出走与回归
二、故乡之根与怀旧的未来
查看完整 刘超,男,1987年生,安徽安庆人,中山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浙江大学美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和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在《读书》《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译有美国著名艺术史家托马斯·克洛的代表作《十八世纪巴黎的画家与公共生活》。
本书以鲁迅童年时期、留日时期、绍兴会馆时期、写作《野草》时期的四次精神自觉为出发点,通过细读鲁迅不同时期的文本,尝试初步建构鲁迅的精神现象学。本书的架构体现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四次精神自觉的不同面相与层次相互映射、蕴含,呈现了鲁迅的自我意识从觉醒、寻求、分裂到觉悟的历程,构成一个鲁迅的精神镜像。本书所呈现的精神镜像具有当今的面目与姿态,具有与现时代对话的意义。
引 言
章 童年与自我的觉醒及回归
节 童年创伤与自我的觉醒
一、自我意识觉醒的契机
二、父亲的病与观看者形象
三、父亲的死与倾听者形象
四、故家的败落与走寻者形象
第二节 童年记忆与自我的回归
一、自我的出走与回归
二、故乡之根与怀旧的未来
三、鬼神世界与终末论视角
四、讲故事的人与地母
第二章 新旧之声交响里的精神自觉
节 弃医从文的契机
第二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
第三节 异邦“新声”与鲁迅的精神自觉
一、伊藤虎丸的鲁迅论辨析
二、现象学视角下鲁迅的精神自觉
第四节 本邦“旧声”与鲁迅内在精神的发生
一、“新声”与“旧声”交响
二、清末民初心学、佛学的复兴
三、鲁迅之“心学”
四、佛学与鲁迅的精神自觉
第五节 纯文学与内在精神的发生
第六节 不论新旧的“白心”与精神发生场
第三章 北京绍兴会馆里的“回心”
节 竹内好的“回心说”
一、“回心说”的提出
二、“回心”的两种不同方式
第二节 伊藤虎丸对“回心”的阐释
第三节 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看“回心”
一、沉寂的十年
二、慢与快
三、重与轻
四、动与静
五、色与空
六、古与新
第四节 “回心”与近代中国
一、回心型近代中国与转向型近代日本
二、对“回心”与“转向”的诠释
三、竹内好的矛盾
第五节 心、身与现代性
第四章 《野草》里的生死挣扎与通脱
节 从自我悬搁到自我审视
一、世界苦恼与蚊子叮咬
二、进化论的崩溃与自我的审视
第二节 书斋、花园与生死的发生场
第三节 观看与主体精神的发生
第四节 生死之间的行动者
第五节 “此刻现在”的恢复与母性的复活
结 语
一、鲁迅的精神镜像
二、复古、西化与精神发生场
三、有死之人与存在之圆
参考文献
附 录
鲁迅世界里的“目光”与主体精神的发生
收藏者——鲁迅与本雅明
日本安保运动与竹内好的抵抗哲学
隈研吾的“负建筑”与文化政治
后 记
^ 收 起 刘超,男,1987年生,安徽安庆人,中山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浙江大学美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和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在《读书》《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译有美国著名艺术史家托马斯·克洛的代表作《十八世纪巴黎的画家与公共生活》。
本书以鲁迅童年时期、留日时期、绍兴会馆时期、写作《野草》时期的四次精神自觉为出发点,通过细读鲁迅不同时期的文本,尝试初步建构鲁迅的精神现象学。本书的架构体现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四次精神自觉的不同面相与层次相互映射、蕴含,呈现了鲁迅的自我意识从觉醒、寻求、分裂到觉悟的历程,构成一个鲁迅的精神镜像。本书所呈现的精神镜像具有当今的面目与姿态,具有与现时代对话的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