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2023(第三辑,共六册)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作者简介:贾志扬(John W. Chaffe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历史系教授,国际知名宋史专家。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著有《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棘闱:宋代科举与社会》等,主编《剑桥中国宋代史》(下卷)。译者简介: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作者简介:刘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
查看完整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
查看完整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作者简介:贾志扬(John W. Chaffe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历史系教授,国际知名宋史专家。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著有《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棘闱:宋代科举与社会》等,主编《剑桥中国宋代史》(下卷)。译者简介: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作者简介:刘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等。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译者简介: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作者简介:柏文莉(Beverly Bossl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布朗大学东亚研究系系主任、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宋元时期的性别、妇女与家庭史。著有《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妓、妾与女性贞节观:1000—1400年中国的社会与女性变迁》等。译者简介:刘云军,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民间信仰研究、海外汉学(侧重宋代)的译介。译有《宋帝国的危机与维系:信息、领土与人际网络》《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为世界排序:宋代的国家与社会》等。《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作者简介:史怀梅(Naomi Standen),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研究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致力于欧亚北部边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古时期东北亚越境者、边界、边疆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出版《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一书,发表《五代时期的劫掠与边疆社会》《游牧者的需求:劫掠、入侵与947年辽的征服行动》等论文数十篇,在学界影响巨大。译者简介:曹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2005—2010年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系(今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专研北方民族史、辽金契丹女真史。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数篇,参与完成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辽史》和《契丹小字词汇索引》。《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作者简介:张勉治(Michael G. Chang),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历史学博士,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主要研究领域为16至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目前主要关注盛清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物质文化。译者简介: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译有《州县官的银两》《自贡商人》《君主与大臣》等。《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作者简介:托马斯·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译者简介:袁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jy部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边疆民族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边疆民族议题研究。
^ 收 起
^ 收 起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大量史料展示出南北宋时期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经济纽带相互扶持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本书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将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入点,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至宋辽“澶渊之盟”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专注于界定一系列概念并探讨相关观念的变化,包括边界、族性、忠诚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越境入辽的代表人物李澣、韩延徽、张砺、赵延寿、王继忠的个案分析,揭示了特殊历史阶段人们的不同选择。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富庶、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18世纪清朝统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本书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 收 起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大量史料展示出南北宋时期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经济纽带相互扶持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本书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将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入点,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至宋辽“澶渊之盟”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专注于界定一系列概念并探讨相关观念的变化,包括边界、族性、忠诚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越境入辽的代表人物李澣、韩延徽、张砺、赵延寿、王继忠的个案分析,揭示了特殊历史阶段人们的不同选择。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富庶、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18世纪清朝统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本书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