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社会制度史(汉译名著本20)
作者: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23.4
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页数:392
定价:65.00 元
ISBN-13:9787100211697
ISBN-10:7100211697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佐夫著作目录
绪论 资料及参考书概述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关于蒙古语和其他东方语的标音及标音符号
第三章 资料及参考书
第一节 古代(11-13世纪)——封建制度的开端
第二节 中期(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兴盛
第三节 近代(18-19世纪、20世纪初)——封建制度的解体
第一编 古代(11-13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开端
第一章 古代蒙古的经济——森林和草原
第二章 古代蒙古社会的氏族制度
第一节 氏族
第二节 氏族的结合和氏族社会的分化
第三章 封建关系
第一节 伴当
第二节 家臣制
第三节 封建制度的基础
第二编 中期(14-17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兴盛
第一章 中期的蒙古及其经济
第二章 鄂托克和土绵
第三章 封建领主
第四章 封建战争
第五章 可汗与台吉
第六章 封建制度
第一节 下层阶级:阿勒巴图——属民、家仆与奴隶
第二节 封建主阶级
第三编 近代蒙古社会制度(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的时期)
第一章 经济变化
第二章 政治社会组织的变化
参考书目
索引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苏联科学院院士、蒙古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蒙古语言、文学、历史、民族学等,在苏联蒙古史及蒙古语言研究方面均有突出贡献。遗著《蒙古社会制度史》深入探究了蒙古封建制度,因其开创性意义而获得国际声誉。另有著作《成吉思汗传》《喀尔喀绰克图台吉碑铭考》等。
译者简介:
刘荣焌(1910—1998),湖北鄂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史和蒙古史学专家,在蒙古史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工作,曾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及该书民族史编写组副主编。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见性地指出,围猎组织方法的改变显示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西欧封建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这本书的问世在当时填补了巨大的研究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其经典性也丝毫未曾减弱,仍堪称学者研究11—17世纪蒙古社会的必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