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学导论
自 序 劉琳(1)
第一章 古籍整理學的理論 ( 1)
第一節 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 ( 1)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指導思想 (5)
第二章 古籍整理學的相關學科 ( 12)
第一節 古漢語語言文字學 ( 13)
文字學 ( 13)
音韻學 ( 15)
訓詁學 ( 17)
語法學 ( 18)
查看完整
第一章 古籍整理學的理論 ( 1)
第一節 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 ( 1)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指導思想 (5)
第二章 古籍整理學的相關學科 ( 12)
第一節 古漢語語言文字學 ( 13)
文字學 ( 13)
音韻學 ( 15)
訓詁學 ( 17)
語法學 ( 18)
查看完整
刘琳,1939年生,贵州丹寨人。四川大学教授。1959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校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全宋文》两主编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历史文献学,旁及四川地方史、西南民族史、沿革地理、道教史、宋代文史等。独著、合著、主编的著作共一亿两千余万字。代表作为《华阳国志校注》及领衔校点整理的《宋会要辑稿》。吴洪泽,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计算机与古籍整理学研究。主研过《中文索引编制系统》(软件)、《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主编《宋人年谱丛刊》《全宋文篇目分类索引》,编著有《宋代文学编年史》(南宋部分)、《巴蜀地方总集研究》,整理有《宋代蜀文辑存校补》等,主研古委会及教yu部项目多项。
本书论述了古籍整理学的理论、古籍整理学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古籍整理的各种方式与方法、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涵盖古籍校勘、古籍标点、古籍注释、古籍今译、古籍辑佚、古籍抄纂、古籍整理手段的现代化等九部分,介绍详细,脉络清晰,是研究古籍整理学的相当系统完备的专著,尤其是《古籍整理手段的现代化》一章是众多古籍整理学专著并未关涉的内容。书稿结构完备,内容丰富,语言精简,旁征博引,可见作者的良工苦心,本书稿堪称精品佳作。
自 序 劉琳(1)
第一章 古籍整理學的理論 ( 1)
第一節 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 ( 1)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指導思想 (5)
第二章 古籍整理學的相關學科 ( 12)
第一節 古漢語語言文字學 ( 13)
文字學 ( 13)
音韻學 ( 15)
訓詁學 ( 17)
語法學 ( 18)
第二節 目録學 ( 19)
第三節 版本學 (22)
版本與版本學 (22)
什麽是善本 (23)
如何選擇底本 (25)
第四節 文獻斷代辨僞學 (28)
什麽是僞書 (28)
辨僞的方法 (30)
斷代的方法 (34)
第三章 古籍校勘 (36)
第一節 古書訛誤之嚴重性及訛誤的類型 (36)
古書訛誤的嚴重性 (36)
古書訛誤類型之一 :文字的訛誤 (38)
古書訛誤類型之二:行款的錯誤 (42)
第二節 古書訛誤的原因 (46)
第三節 校勘的方法( 上 ) (51)
對 校 (52)
本 校 (54)
他 校 (55)
第四節 校勘的方法( 下) (57)
理 校 (57)
第五節 校勘古籍的基本要求 (62)
要有廣博的知識 (62)
要有嚴密的方法 (64)
要有審慎的態度 (66)
第四章 古籍標點 (68)
第一節 標點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關 (68)
第二節 正確標點的基本要求 (73)
要有廣博的文史知識 (75)
要有嚴謹的學風 (86)
第三節 正確使用點號 (94)
句 號 (94)
逗 號 (97)
頓 號 (98)
分 號 ( 100)
問 號 ( 101)
第四節 正確使用標號(上 ) ( 104)
引 號 ( 104)
第五節 正確使用標號( 下) ( 114)
專名號 ( 114)
書名號 ( 122)
破折號、括號、省略號 ( 128)
第六節 駢文韻文的標點 ( 132)
駢文的標點 ( 133)
韻文的標點 ( 137)
第五章 古籍注釋 ( 146)
第一節 注釋的名稱和類型 ( 147)
第二節 注釋的任務 ( 151)
校 字 ( 151)
註 音 ( 152)
釋 文 ( 153)
釋 意 ( 153)
釋 理 ( 154)
釋 典 ( 155)
釋 史 ( 156)
釋 地 ( 156)
釋 物 ( 156)
補 缺 ( 157)
辯 誤 ( 159)
評 論 ( 160)
題 解 ( 161)
第三節 語文的注釋 ( 162)
詞義與語境 ( 162)
訓詁的方法 ( 168)
第四節 典故的注釋 ( 175)
典故的作用及其用法 ( 175)
注釋典故的注意事項 ( 180)
第五節 地名的注釋 ( 190)
第六節 注釋古籍的幾點要求 ( 197)
博學深研 ( 197)
述而不作 ( 199)
量體裁衣 (203)
要約明暢 (204)
第六章 古籍今譯 (209)
第一節 古籍今譯的重要性與局限性 (209)
第二節 翻譯的準則 (212)
翻譯的第一準則—“信” (214)
翻譯的第二準則—“達” (225)
第三節 翻譯的準備 (229)
翻譯者須具備必要的學術素養 (229)
要全面、深刻、準確地理解原文 (230)
第四節 翻譯的方法 (236)
直譯與意譯 (237)
直譯的方法 (242)
第七章 古籍輯佚 (252)
第一節 概 説 (252)
輯佚的歷史 (252)
輯佚的功用 (255)
輯佚的類型 (256)
第二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 上 ) (259)
調 查 (259)
搜 集 (260)
第三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 下) (280)
整 理 (280)
編 排 (290)
標注出處 (295)
第八章 古籍抄纂 (297)
第一節 古籍抄纂的功用 (297)
第二節 古籍抄纂的方式 (300)
選 編 (301)
節 編 (302)
摘 編 (303)
匯 編 (304)
類 編 (305)
全 編 (308)
合 編 (309)
改 編 (311)
第三節 古籍抄纂的要點 (312)
選題需適當 (312)
體例需合理 (315)
搜羅需廣博 (318)
選材需精當 (318)
録文需準確 (323)
第九章 古籍整理手段的現代化 (325)
第一節 計算機與古籍整理的關係 (325)
古籍整理手段的更新勢在必行 (327)
計算機應用在古籍整理中的優越性 (330)
利用計算機輔助古籍整理的軟硬件 (332)
計算機應用常識 (332)
第二節 計算機在古籍整理中的應用現狀 (335)
古籍數字化 (340)
古籍數字化的方式 (341)
古籍數字化的方法 (344)
古籍内容的檢索 (350)
古籍的存貯與傳輸 (357)
古籍索引的編製 (359)
古籍出版的電子化 (360)
第三節 計算機應用於古籍整理的技術問題 (362)
古籍的輸入問題 (363)
古籍數字化的字庫問題 (367)
古籍整理專用平臺的開發 (372)
後記 (374)
^ 收 起
第一章 古籍整理學的理論 ( 1)
第一節 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 ( 1)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指導思想 (5)
第二章 古籍整理學的相關學科 ( 12)
第一節 古漢語語言文字學 ( 13)
文字學 ( 13)
音韻學 ( 15)
訓詁學 ( 17)
語法學 ( 18)
第二節 目録學 ( 19)
第三節 版本學 (22)
版本與版本學 (22)
什麽是善本 (23)
如何選擇底本 (25)
第四節 文獻斷代辨僞學 (28)
什麽是僞書 (28)
辨僞的方法 (30)
斷代的方法 (34)
第三章 古籍校勘 (36)
第一節 古書訛誤之嚴重性及訛誤的類型 (36)
古書訛誤的嚴重性 (36)
古書訛誤類型之一 :文字的訛誤 (38)
古書訛誤類型之二:行款的錯誤 (42)
第二節 古書訛誤的原因 (46)
第三節 校勘的方法( 上 ) (51)
對 校 (52)
本 校 (54)
他 校 (55)
第四節 校勘的方法( 下) (57)
理 校 (57)
第五節 校勘古籍的基本要求 (62)
要有廣博的知識 (62)
要有嚴密的方法 (64)
要有審慎的態度 (66)
第四章 古籍標點 (68)
第一節 標點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關 (68)
第二節 正確標點的基本要求 (73)
要有廣博的文史知識 (75)
要有嚴謹的學風 (86)
第三節 正確使用點號 (94)
句 號 (94)
逗 號 (97)
頓 號 (98)
分 號 ( 100)
問 號 ( 101)
第四節 正確使用標號(上 ) ( 104)
引 號 ( 104)
第五節 正確使用標號( 下) ( 114)
專名號 ( 114)
書名號 ( 122)
破折號、括號、省略號 ( 128)
第六節 駢文韻文的標點 ( 132)
駢文的標點 ( 133)
韻文的標點 ( 137)
第五章 古籍注釋 ( 146)
第一節 注釋的名稱和類型 ( 147)
第二節 注釋的任務 ( 151)
校 字 ( 151)
註 音 ( 152)
釋 文 ( 153)
釋 意 ( 153)
釋 理 ( 154)
釋 典 ( 155)
釋 史 ( 156)
釋 地 ( 156)
釋 物 ( 156)
補 缺 ( 157)
辯 誤 ( 159)
評 論 ( 160)
題 解 ( 161)
第三節 語文的注釋 ( 162)
詞義與語境 ( 162)
訓詁的方法 ( 168)
第四節 典故的注釋 ( 175)
典故的作用及其用法 ( 175)
注釋典故的注意事項 ( 180)
第五節 地名的注釋 ( 190)
第六節 注釋古籍的幾點要求 ( 197)
博學深研 ( 197)
述而不作 ( 199)
量體裁衣 (203)
要約明暢 (204)
第六章 古籍今譯 (209)
第一節 古籍今譯的重要性與局限性 (209)
第二節 翻譯的準則 (212)
翻譯的第一準則—“信” (214)
翻譯的第二準則—“達” (225)
第三節 翻譯的準備 (229)
翻譯者須具備必要的學術素養 (229)
要全面、深刻、準確地理解原文 (230)
第四節 翻譯的方法 (236)
直譯與意譯 (237)
直譯的方法 (242)
第七章 古籍輯佚 (252)
第一節 概 説 (252)
輯佚的歷史 (252)
輯佚的功用 (255)
輯佚的類型 (256)
第二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 上 ) (259)
調 查 (259)
搜 集 (260)
第三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 下) (280)
整 理 (280)
編 排 (290)
標注出處 (295)
第八章 古籍抄纂 (297)
第一節 古籍抄纂的功用 (297)
第二節 古籍抄纂的方式 (300)
選 編 (301)
節 編 (302)
摘 編 (303)
匯 編 (304)
類 編 (305)
全 編 (308)
合 編 (309)
改 編 (311)
第三節 古籍抄纂的要點 (312)
選題需適當 (312)
體例需合理 (315)
搜羅需廣博 (318)
選材需精當 (318)
録文需準確 (323)
第九章 古籍整理手段的現代化 (325)
第一節 計算機與古籍整理的關係 (325)
古籍整理手段的更新勢在必行 (327)
計算機應用在古籍整理中的優越性 (330)
利用計算機輔助古籍整理的軟硬件 (332)
計算機應用常識 (332)
第二節 計算機在古籍整理中的應用現狀 (335)
古籍數字化 (340)
古籍數字化的方式 (341)
古籍數字化的方法 (344)
古籍内容的檢索 (350)
古籍的存貯與傳輸 (357)
古籍索引的編製 (359)
古籍出版的電子化 (360)
第三節 計算機應用於古籍整理的技術問題 (362)
古籍的輸入問題 (363)
古籍數字化的字庫問題 (367)
古籍整理專用平臺的開發 (372)
後記 (374)
^ 收 起
刘琳,1939年生,贵州丹寨人。四川大学教授。1959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校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全宋文》两主编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历史文献学,旁及四川地方史、西南民族史、沿革地理、道教史、宋代文史等。独著、合著、主编的著作共一亿两千余万字。代表作为《华阳国志校注》及领衔校点整理的《宋会要辑稿》。吴洪泽,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计算机与古籍整理学研究。主研过《中文索引编制系统》(软件)、《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主编《宋人年谱丛刊》《全宋文篇目分类索引》,编著有《宋代文学编年史》(南宋部分)、《巴蜀地方总集研究》,整理有《宋代蜀文辑存校补》等,主研古委会及教yu部项目多项。
本书论述了古籍整理学的理论、古籍整理学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古籍整理的各种方式与方法、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涵盖古籍校勘、古籍标点、古籍注释、古籍今译、古籍辑佚、古籍抄纂、古籍整理手段的现代化等九部分,介绍详细,脉络清晰,是研究古籍整理学的相当系统完备的专著,尤其是《古籍整理手段的现代化》一章是众多古籍整理学专著并未关涉的内容。书稿结构完备,内容丰富,语言精简,旁征博引,可见作者的良工苦心,本书稿堪称精品佳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