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 精装 全64册)
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全六十四册
第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一
第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二
第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三
第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四
第五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五
第六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六
第七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七
第八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八
第九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九
查看完整
第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一
第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二
第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三
第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四
第五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五
第六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六
第七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七
第八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八
第九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九
查看完整
顾颉刚(1893—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曾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北碚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边疆学会理事长、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大中国图书局总经理等职。1954年起任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主持《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工作。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顾颉刚先生是我国史学界泰斗,中国现代史学奠基人之一,其在1923年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为中国史学开辟了“古史辨”新纪元,顾先生也被目为“古史辨派”领袖,其学术思想有“顾学”之称。
《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收入顾颉刚先生所著《顾颉刚古史论文集》《顾颉刚民俗论文集》《顾颉刚读书笔记》《宝树园文存》《顾颉刚书信集》《顾颉刚日记》《清代著述考》及顾先生子女辈整理之《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顾颉刚全集补遗》《顾颉刚年谱(增订本)》(前八种曾于2010年纳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为《顾颉刚全集》),全书字数26900千字,分为六十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全十三册),是顾颉刚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品。收录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以及古史传说的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代的考订,及其他史学专书。其中卷一收录的《古史辨自序》提出的思想,可以称为现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书中并收入顾颉刚先生手制“早期尚书残存篇目及文字表”、“汉代今古尚书篇目异同表”、“伪古文尚书及所录书序篇目表”及彩色“康王东征北征…
查看完整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全十三册),是顾颉刚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品。收录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以及古史传说的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代的考订,及其他史学专书。其中卷一收录的《古史辨自序》提出的思想,可以称为现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书中并收入顾颉刚先生手制“早期尚书残存篇目及文字表”、“汉代今古尚书篇目异同表”、“伪古文尚书及所录书序篇目表”及彩色“康王东征北征…
查看完整
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全六十四册
第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一
第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二
第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三
第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四
第五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五
第六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六
第七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七
第八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八
第九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九
第十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上)
第十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下)
第十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一
第十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二
第十四册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卷一
第十五册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卷二
第十六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一
第十七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二
第十八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三
第十九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四
第二十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五
第二十一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六
第二十二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七
第二十三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八
第二十四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九
第二十五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
第二十六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一
第二十七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二
第二十八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三
第二十九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四
第三十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五
第三十一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六
第三十二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篇目分类索引
第三十三册 宝树园文存 卷一
第三十四册 宝树园文存 卷二
第三十五册 宝树园文存 卷三
第三十六册 宝树园文存 卷四
第三十七册 宝树园文存 卷五
第三十八册 宝树园文存 卷六
第三十九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一
第四十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二
第四十一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三
第四十二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四
第四十三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五
第四十四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一
第四十五册 顾颉刚日记 卷二
第四十六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三
第四十七册 顾颉刚日记 卷四
第四十八册 顾颉刚日记 卷五
第四十九册 顾颉刚日记 卷六
第五十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七
第五十一册 顾颉刚日记 卷八
第五十二册 顾颉刚日记 卷九
第五十三册 顾颉刚日记 卷十
第五十四册 顾颉刚日记 卷十一
第五十五册 顾颉刚日记 人名索引
第五十六册 清代著述考 卷一
第五十七册 清代著述考 卷二
第五十八册 清代著述考 卷三
第五十九册 清代著述考 卷四
第六十册 清代著述考 卷五
第六十一册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 卷一
第六十二册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 卷二
第六十三册 顾颉刚全集补遗
第六十四册 顾颉刚年谱(增订本)
^ 收 起
第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一
第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二
第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三
第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四
第五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五
第六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六
第七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七
第八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八
第九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九
第十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上)
第十一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下)
第十二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一
第十三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十二
第十四册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卷一
第十五册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卷二
第十六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一
第十七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二
第十八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三
第十九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四
第二十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五
第二十一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六
第二十二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七
第二十三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八
第二十四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九
第二十五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
第二十六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一
第二十七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二
第二十八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三
第二十九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四
第三十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五
第三十一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十六
第三十二册 顾颉刚读书笔记 篇目分类索引
第三十三册 宝树园文存 卷一
第三十四册 宝树园文存 卷二
第三十五册 宝树园文存 卷三
第三十六册 宝树园文存 卷四
第三十七册 宝树园文存 卷五
第三十八册 宝树园文存 卷六
第三十九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一
第四十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二
第四十一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三
第四十二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四
第四十三册 顾颉刚书信集 卷五
第四十四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一
第四十五册 顾颉刚日记 卷二
第四十六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三
第四十七册 顾颉刚日记 卷四
第四十八册 顾颉刚日记 卷五
第四十九册 顾颉刚日记 卷六
第五十册 顾颉刚日记 卷七
第五十一册 顾颉刚日记 卷八
第五十二册 顾颉刚日记 卷九
第五十三册 顾颉刚日记 卷十
第五十四册 顾颉刚日记 卷十一
第五十五册 顾颉刚日记 人名索引
第五十六册 清代著述考 卷一
第五十七册 清代著述考 卷二
第五十八册 清代著述考 卷三
第五十九册 清代著述考 卷四
第六十册 清代著述考 卷五
第六十一册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 卷一
第六十二册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 卷二
第六十三册 顾颉刚全集补遗
第六十四册 顾颉刚年谱(增订本)
^ 收 起
顾颉刚(1893—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曾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北碚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边疆学会理事长、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大中国图书局总经理等职。1954年起任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主持《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工作。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顾颉刚先生是我国史学界泰斗,中国现代史学奠基人之一,其在1923年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为中国史学开辟了“古史辨”新纪元,顾先生也被目为“古史辨派”领袖,其学术思想有“顾学”之称。
《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收入顾颉刚先生所著《顾颉刚古史论文集》《顾颉刚民俗论文集》《顾颉刚读书笔记》《宝树园文存》《顾颉刚书信集》《顾颉刚日记》《清代著述考》及顾先生子女辈整理之《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顾颉刚全集补遗》《顾颉刚年谱(增订本)》(前八种曾于2010年纳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为《顾颉刚全集》),全书字数26900千字,分为六十四册。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全十三册),是顾颉刚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品。收录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以及古史传说的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代的考订,及其他史学专书。其中卷一收录的《古史辨自序》提出的思想,可以称为现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书中并收入顾颉刚先生手制“早期尚书残存篇目及文字表”、“汉代今古尚书篇目异同表”、“伪古文尚书及所录书序篇目表”及彩色“康王东征北征图”“三监反周及周公东征图”等超大拉页十数张,极大方便后世治学者。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全二册),收录顾颉刚先生对于民俗学研究的专著、文章及重要资料,包括我国民间歌谣、故事传说、风俗宗教,如吴歌、妙峰山香会、孟姜女研究等各个方面。顾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态度的影响,将这些研究题材提高到了与高文典册中的经学、史学同等地位,开拓了我国的民俗学研究领域,为古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顾颉刚读书笔记》(全十七册),是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顾先生六十多年积累的近二百册笔记,约计五百五十万言,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文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思想各个层面,充满了新材料与新见解,是收录顾颉刚笔记最全的一种。
《宝树园文存》(全六册)收录未入《顾颉刚全集》其他各卷的散篇文章,分为“学术”(一)(二)、“教育”、“边疆与民族”、“文化”、“政治及其他”、“传记资料”六编,按照写作先后排列,部分文字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对后人研究那段特殊的历史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顾颉刚书信集》(全五册),收录现存于世的顾颉刚致家人、友朋、同仁等各类书信计1921通,内容包罗万象,为研究顾颉刚其人及二十世纪学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顾颉刚日记》(全十二册),几乎是顾颉刚先生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未间断。不仅是顾先生“生命史中最宝贵之材料”,更是近现代学术史、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代著述考》(全五册)是顾颉刚先生为研究清代学术而做的资料书,对清代学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详细辑录,并附有相关的序跋及考证,可以全面了解清代学者的治学成绩。通过编纂此书,使顾先生对清代学术有了深入的领会,在他日后的治学生涯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次收入《顾颉刚全集》,系影印《清代著述考》全部初稿,并将中山大学排印的二稿汇辑一处,附于初稿之末,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全二册),为“顾颉刚文库”内古籍部分藏书之目。由顾洪、张顺华整理。“顾颉刚文库”藏书约计46000余册,遵顾先生遗愿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36000余册;平装书约2600种,10000余册。《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只著录线装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外加丛书、新学,共分六大类,并汇集书上各家题跋为《题记编》。书末附《书名索引》人名索引》《题记批校索引》,可用汉语拼音、四角号码两种方法检索,极便使用。
《顾颉刚全集补遗》(全一册),收录“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顾颉刚全集》出版后陆续发现的论文、读书札记、杂文二十余篇及书信一百一十余通,并附《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中部分题跋补遗,由顾先生之女顾潮整理。
《顾颉刚年谱(增订本)》(全一册),由顾潮整理,从顾先生日记、笔记、信札、已发表作品等数千万字数据中系统地搜集了其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较全面地反映了顾先生的一生以及八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以史学界为主)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 收 起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全十三册),是顾颉刚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品。收录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以及古史传说的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代的考订,及其他史学专书。其中卷一收录的《古史辨自序》提出的思想,可以称为现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书中并收入顾颉刚先生手制“早期尚书残存篇目及文字表”、“汉代今古尚书篇目异同表”、“伪古文尚书及所录书序篇目表”及彩色“康王东征北征图”“三监反周及周公东征图”等超大拉页十数张,极大方便后世治学者。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全二册),收录顾颉刚先生对于民俗学研究的专著、文章及重要资料,包括我国民间歌谣、故事传说、风俗宗教,如吴歌、妙峰山香会、孟姜女研究等各个方面。顾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态度的影响,将这些研究题材提高到了与高文典册中的经学、史学同等地位,开拓了我国的民俗学研究领域,为古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顾颉刚读书笔记》(全十七册),是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顾先生六十多年积累的近二百册笔记,约计五百五十万言,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文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思想各个层面,充满了新材料与新见解,是收录顾颉刚笔记最全的一种。
《宝树园文存》(全六册)收录未入《顾颉刚全集》其他各卷的散篇文章,分为“学术”(一)(二)、“教育”、“边疆与民族”、“文化”、“政治及其他”、“传记资料”六编,按照写作先后排列,部分文字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对后人研究那段特殊的历史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顾颉刚书信集》(全五册),收录现存于世的顾颉刚致家人、友朋、同仁等各类书信计1921通,内容包罗万象,为研究顾颉刚其人及二十世纪学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顾颉刚日记》(全十二册),几乎是顾颉刚先生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未间断。不仅是顾先生“生命史中最宝贵之材料”,更是近现代学术史、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代著述考》(全五册)是顾颉刚先生为研究清代学术而做的资料书,对清代学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详细辑录,并附有相关的序跋及考证,可以全面了解清代学者的治学成绩。通过编纂此书,使顾先生对清代学术有了深入的领会,在他日后的治学生涯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次收入《顾颉刚全集》,系影印《清代著述考》全部初稿,并将中山大学排印的二稿汇辑一处,附于初稿之末,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全二册),为“顾颉刚文库”内古籍部分藏书之目。由顾洪、张顺华整理。“顾颉刚文库”藏书约计46000余册,遵顾先生遗愿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36000余册;平装书约2600种,10000余册。《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只著录线装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外加丛书、新学,共分六大类,并汇集书上各家题跋为《题记编》。书末附《书名索引》人名索引》《题记批校索引》,可用汉语拼音、四角号码两种方法检索,极便使用。
《顾颉刚全集补遗》(全一册),收录“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顾颉刚全集》出版后陆续发现的论文、读书札记、杂文二十余篇及书信一百一十余通,并附《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中部分题跋补遗,由顾先生之女顾潮整理。
《顾颉刚年谱(增订本)》(全一册),由顾潮整理,从顾先生日记、笔记、信札、已发表作品等数千万字数据中系统地搜集了其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较全面地反映了顾先生的一生以及八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以史学界为主)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