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相关研究进展
1.4.1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1.4.2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
查看完整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相关研究进展
1.4.1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1.4.2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
查看完整
赵姜,1985年生,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北京农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绿色发展等。近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项。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农村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和参与编著书籍5部,参与编写和起草多项发展规划及政策文件。
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一战略。京津冀地区虽然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大气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由于京津冀三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技术能力和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决定了这三地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本书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现状特征,对京津冀地区整体农业绿色发展绩效和京津冀三地各自的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价,找出影响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的关…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相关研究进展
1.4.1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1.4.2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
1.4.3有关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
1.4.4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4.5研究述评
1.5〓本书的结构安排
2相关理论基础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2绿色发展理论
2.3外部性理论
2.4产业生态学理论
2.5区域协同理论
2.6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7本章小结
3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背景
3.1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回顾
3.1.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49—1978年)
3.1.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竞争与合作(1979—2004年)
3.1.3第三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的提出(2005—2013年)
3.1.4第四阶段:协同发展新阶段(2014—2018年)
3.1.5第五阶段:攻坚克难不断爬坡提升阶段(2019年至今)
3.2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3.2.1强化组织领导,协同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3.2.2强化产业协作,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显现
3.2.3强化科技协同,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3.2.4强化生态协作,共筑区域绿色安全屏障
3.3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意义
3.3.1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
3.3.2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
3.3.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3.3.4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的根本保证
3.3.5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的使命召唤
3.3.6加快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
3.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3.4.1《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
3.4.2《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
3.4.3《关于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3.4.4《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3.4.5《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3.4.6《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3.4.7《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3.4.8《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
3.5本章小结
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概况
4.1京津冀区域概况
4.1.1自然环境概况
4.1.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2区域资源与环境概况
4.2.1资源储量及人均拥有量
4.2.2资源生产
4.2.3资源消耗
4.2.4资源利用效率
4.2.5污染物排放
4.3京津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4.3.1区域农业发展现状
4.3.2区域农业基本情况
4.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情况
4.4.1农业资源利用情况
4.4.2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情况
4.4.3农业碳排放情况
4.5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4.5.1“双碳”目标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4.5.2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4.5.3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偏重的形势仍未改变
4.5.4耕地资源趋紧问题亟待破解
4.5.5大食物观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4.6本章小结
5京津冀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1绿色生产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5.1.1绿色生产效率内涵
5.1.2绿色生产效率的核算方法
5.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分析
5.2.1指标与数据
5.2.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测算
5.3京津冀农业绿色生产动态效率分析
5.3.1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动态效率
5.3.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动态效率分解
5.4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测算
5.5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5.5.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
5.5.2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5.5.3回归结果分析
5.6本章小结
6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研究
6.1京津冀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1京津冀农业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2京津冀化肥施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3京津冀农药使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2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协同与效应分析
6.2.1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协同分析
6.2.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6.3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6.4原因分析
6.4.1京津冀区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6.4.2在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决策和宏观管理失控
6.4.3科技支撑和协同创新能力不足
6.4.4尚未建立多元主体的系统治理体系
6.4.5京津冀生态环境补偿存在机制性障碍
6.5本章小结7京郊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调研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为例7.1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调研
7.1.1研究区域概况
7.1.2问卷调查与样本说明
7.1.3调研样本描述
7.2京郊菜农有机肥施用意愿分析
7.2.1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2农户施用化肥认知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3农户施用有机肥认知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4农户有机肥受偿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3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7.3.1模型构建
7.3.2实证研究
7.3.3实证结果分析
7.4京郊菜农有机肥受偿额度分析
7.5促进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对策建议
7.5.1提高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
7.5.2健全有机肥市场机制,提高有机肥利用率,降低农户施用
成本
7.5.3合理设置农户施用有机肥受偿额度
7.6本章小结
8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8.1北京市顺义区:创新机制,强化举措,聚力打造都市优质农产品
供应新高地
8.1.1重机制、出政策,健全支撑体系高质高效
8.1.2重产地、强保护,高效利用资源节本增效
8.1.3重科技、强转化,推广绿色技术增产增效
8.1.4重生态、提涵养,打造绿色链条增值增效
8.1.5重质量、强品牌,强化价值转化溢价增效
8.2天津市武清区:构建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协同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
生态环境保护
8.2.1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示范引领机制
8.2.2健全废弃物利用设施,夯实种养循环基础
8.2.3健全粪肥还田模式,提升耕地地力
8.3河北省黄骅市:突出生态改良和产业带动打造盐碱地上的
“绿色粮仓”
8.3.1构建技术体系,促进盐碱地绿色改良
8.3.2优化种植技术,提升盐碱地生产效益
8.3.3建立丰产示范基地,强化技术推广应用
8.3.4健全政策机制,促进盐碱地绿色产业发展
8.4本章小结
9促进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的建议
9.1发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举措
9.1.1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后盾
9.1.2强大的财政支撑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
9.1.3先进的科学研究是保证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
9.1.4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关口
9.2国内外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践经验
9.2.1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9.2.2构建跨区域生态协同管理与机制
9.2.3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协同治理体系
9.2.4健全多维长效跨域生态补偿机制
9.3对策建议
9.3.1创新一体化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同发展
9.3.2转变农业补贴方式,加强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的补贴
9.3.3强化跨区域科技合作交流,以新质生产力激发京津冀农业
绿色发展新动能
9.3.4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
9.3.5创新农业绿色产业链协作模式,促进京津冀农业市场协同
9.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
^ 收 起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相关研究进展
1.4.1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1.4.2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
1.4.3有关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
1.4.4有关农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4.5研究述评
1.5〓本书的结构安排
2相关理论基础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2绿色发展理论
2.3外部性理论
2.4产业生态学理论
2.5区域协同理论
2.6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7本章小结
3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背景
3.1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回顾
3.1.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49—1978年)
3.1.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竞争与合作(1979—2004年)
3.1.3第三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的提出(2005—2013年)
3.1.4第四阶段:协同发展新阶段(2014—2018年)
3.1.5第五阶段:攻坚克难不断爬坡提升阶段(2019年至今)
3.2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3.2.1强化组织领导,协同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3.2.2强化产业协作,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显现
3.2.3强化科技协同,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3.2.4强化生态协作,共筑区域绿色安全屏障
3.3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意义
3.3.1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
3.3.2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
3.3.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3.3.4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的根本保证
3.3.5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的使命召唤
3.3.6加快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
3.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3.4.1《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
3.4.2《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
3.4.3《关于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3.4.4《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3.4.5《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3.4.6《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3.4.7《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3.4.8《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
3.5本章小结
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概况
4.1京津冀区域概况
4.1.1自然环境概况
4.1.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2区域资源与环境概况
4.2.1资源储量及人均拥有量
4.2.2资源生产
4.2.3资源消耗
4.2.4资源利用效率
4.2.5污染物排放
4.3京津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4.3.1区域农业发展现状
4.3.2区域农业基本情况
4.4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情况
4.4.1农业资源利用情况
4.4.2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情况
4.4.3农业碳排放情况
4.5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4.5.1“双碳”目标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4.5.2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4.5.3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偏重的形势仍未改变
4.5.4耕地资源趋紧问题亟待破解
4.5.5大食物观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4.6本章小结
5京津冀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1绿色生产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5.1.1绿色生产效率内涵
5.1.2绿色生产效率的核算方法
5.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分析
5.2.1指标与数据
5.2.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测算
5.3京津冀农业绿色生产动态效率分析
5.3.1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动态效率
5.3.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动态效率分解
5.4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测算
5.5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5.5.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
5.5.2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5.5.3回归结果分析
5.6本章小结
6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研究
6.1京津冀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1京津冀农业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2京津冀化肥施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1.3京津冀农药使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6.2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协同与效应分析
6.2.1京津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协同分析
6.2.2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6.3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6.4原因分析
6.4.1京津冀区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6.4.2在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决策和宏观管理失控
6.4.3科技支撑和协同创新能力不足
6.4.4尚未建立多元主体的系统治理体系
6.4.5京津冀生态环境补偿存在机制性障碍
6.5本章小结7京郊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调研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为例7.1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调研
7.1.1研究区域概况
7.1.2问卷调查与样本说明
7.1.3调研样本描述
7.2京郊菜农有机肥施用意愿分析
7.2.1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2农户施用化肥认知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3农户施用有机肥认知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2.4农户有机肥受偿与选择意愿描述性分析
7.3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7.3.1模型构建
7.3.2实证研究
7.3.3实证结果分析
7.4京郊菜农有机肥受偿额度分析
7.5促进京郊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对策建议
7.5.1提高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
7.5.2健全有机肥市场机制,提高有机肥利用率,降低农户施用
成本
7.5.3合理设置农户施用有机肥受偿额度
7.6本章小结
8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8.1北京市顺义区:创新机制,强化举措,聚力打造都市优质农产品
供应新高地
8.1.1重机制、出政策,健全支撑体系高质高效
8.1.2重产地、强保护,高效利用资源节本增效
8.1.3重科技、强转化,推广绿色技术增产增效
8.1.4重生态、提涵养,打造绿色链条增值增效
8.1.5重质量、强品牌,强化价值转化溢价增效
8.2天津市武清区:构建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协同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
生态环境保护
8.2.1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示范引领机制
8.2.2健全废弃物利用设施,夯实种养循环基础
8.2.3健全粪肥还田模式,提升耕地地力
8.3河北省黄骅市:突出生态改良和产业带动打造盐碱地上的
“绿色粮仓”
8.3.1构建技术体系,促进盐碱地绿色改良
8.3.2优化种植技术,提升盐碱地生产效益
8.3.3建立丰产示范基地,强化技术推广应用
8.3.4健全政策机制,促进盐碱地绿色产业发展
8.4本章小结
9促进京津冀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的建议
9.1发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举措
9.1.1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后盾
9.1.2强大的财政支撑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
9.1.3先进的科学研究是保证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
9.1.4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关口
9.2国内外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践经验
9.2.1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9.2.2构建跨区域生态协同管理与机制
9.2.3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协同治理体系
9.2.4健全多维长效跨域生态补偿机制
9.3对策建议
9.3.1创新一体化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同发展
9.3.2转变农业补贴方式,加强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的补贴
9.3.3强化跨区域科技合作交流,以新质生产力激发京津冀农业
绿色发展新动能
9.3.4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
9.3.5创新农业绿色产业链协作模式,促进京津冀农业市场协同
9.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
^ 收 起
赵姜,1985年生,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北京农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绿色发展等。近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项。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农村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和参与编著书籍5部,参与编写和起草多项发展规划及政策文件。
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一战略。京津冀地区虽然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大气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由于京津冀三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技术能力和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决定了这三地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本书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现状特征,对京津冀地区整体农业绿色发展绩效和京津冀三地各自的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价,找出影响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发现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动力及政策着力点,提出有效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
^ 收 起
^ 收 起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