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养中国人
作者:王长松,王露凝 著
出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5
页数:232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572713606
ISBN-10:757271360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
每个人都会生病,从不生病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吃五谷杂粮,生得七情六欲,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呢?环境、体质、情绪、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脏器功能失调,从而让人患上各种疾病。
01 正视疾病
02 抽不出时间休息的人,最终会“抽出时间”来生病
03 “不生病”?可能是身体连发出生病信号的能力都没有了
04 从儿童出疹子看生病的目的
05 生病是身体和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
06 为什么有一些经常生病的人却更长寿?
求医解惑录
第二章 为什么现代人病得五花八门?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以往相比,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的工作、饮食、起居、交往等生活方式都跟过去截然不同,人类早已忘记我们的祖先曾经食不果腹,为了猎杀一只野兽充饥可能要光着脚丫一口气追逐十几千米……而现在呢?似乎一切都唾手可得:人们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忧思越来越多,睡眠越来越少。毋庸讳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另一方面,人们滥用药物,使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疾病治疗起来逐渐变得困难。
01 如何应对顽固疾病?
02 只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03 千万不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04 那些易被忽视的致病原因
求医解惑录
……
第三章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需要中医?
第四章 如果身体病了,我们该怎么办?
第五章 身体的事终归要自己说了算!
跋
王长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先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杜雨茂教授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用传统中医方法辨治各种疑难病症,特别善于用温阳疏肝法治疗失眠、脾胃病和老年病,效果明显。
主持和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l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大学MOOC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负责人及主讲老师。著有《寻找疾病的根源》《江南医者》《无寒一身轻》等多部养生科普著作。
王露凝,中医医师。江苏省药膳研究会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博士阶段均师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仁寿教授,从事本草与中医流派研究。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赴美国杜肯大学学习,获言语语言病理学硕士学位;临床擅长针药结合,诊治失眠、胃病及妇科常见病,对言语障碍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也有一定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中医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阐明了天人合一、辨证施治、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和养生哲理。中医的精髓就在于“养”字,中医历来主张养生,核心就是“治未病”,《黄帝内经》上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谓也”,意思是说,没病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养护亦必须遵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一定要因人而异,结合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不至于犯削足适履的错误。中医是根据中国人体质、禀性总结出来的伟大学说,更适合养护勤劳朴实、善良可爱的中国人。
如果身体得病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是六神无主,病急乱投医?还是讳疾忌医,自欺欺人?这两者都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与其将自己完完全全交给医生,倒不如自己掌握一些中医养生、治病的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将疾病送上归途。
很多朋友生病了才想起爱惜身体,这就像到了战场上才制造武器,口渴了才去挖井一样,真正珍惜生命的人,不是等病了才重视健康,而是平时就注意身体的养护,善于聆听身体发出的声音,未病先防。会投资的人,总是先投资自己的健康。健康更喜欢那些未雨绸缪的人,身体的事终归要自己说了算!那些善于“治未病”、爱惜自己身体的人,总是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身体经营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