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礼物 通往人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写尽3万年人类艺术 雅各布斯、大卫马丁 著 艺术史 古代艺术当代艺术 当当网正版书籍
作者:李 ·A. 雅各布斯, F. 大卫·马丁
出版:中信出版社 2024.9
页数:628
定价:388.00 元
ISBN-13:9787521739411
ISBN-10:7521739418
去豆瓣看看 前 言
致 谢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01 人文学科导论
人文学科:价值之学
艺术、商业和品位
对艺术的感应
抽象意念和具体物象
小 结
02 什么是艺术作品?
从概念上鉴别艺术
从感知上鉴别艺术
艺术形式
体 悟
体悟与艺术形式
内 容
题 材
题材与艺术形式
体悟、艺术形式以及内容
小 结
03 做一名艺术批评家
你已经是艺术批评家了
体悟和批评
批评的三种类型
小 结
第二部分 艺术门类
04 绘 画
我们的视觉力
绘画的媒介
绘画的元素
绘画的揭示性
绘画的“一目了然”
抽象绘画
抽象绘画中的强度与闲适感
具象绘画
五幅印象派画作的比较
画 框
小 结
05 雕 塑
通 感
比较雕塑与绘画
雕塑与空间
陷浮雕
浅浮雕
高浮雕
圆 雕
比较雕塑与建筑
感知空间
雕塑与人体
圆雕与人体
当代雕塑
材料的真实
对技术的抗议
对技术的接纳
机器雕塑
地景雕塑
公共场所的雕塑
小 结
06 建 筑
向心空间
空间与建筑
沙特尔大教堂
起居空间
建筑四要件
植根大地的建筑
指向天空的建筑
依托大地的建筑
统御大地的建筑
建筑类型的结合
城市规划
小 结
07 文 学
口语和文学
文学的结构
文学的细节
小 结
08 戏 剧
亚里士多德与戏剧要素
原型模式
戏剧类型:悲剧
喜剧:旧喜剧和新喜剧
悲喜剧:混合型戏剧
戏剧研究:《骑马下海的人》
实验戏剧
小 结
09 音 乐
听与聆听
音乐的要素
音乐的题材
两种理论: 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
声 音
主 音
音乐结构
布鲁斯和爵士乐: 美国流行音乐
摇滚乐与说唱
小 结
10 舞 蹈
舞蹈的题材
形 式
舞蹈与宗教仪式
芭 蕾
现代舞
流行舞蹈
小 结
11 摄 影
摄影与绘画
摄影与绘画:画意派摄影师
如实摄影
纪实派摄影师
现代视角
小 结
12 电 影
电影的题材
导演和剪辑
参与性体验与电影
电影的影像
摄影机视角
暴力与电影
声 音
影像与动作
电影结构
电影的细节
电影史的语境
两部伟大的电影:《教父》和《卡萨布兰卡》
实验电影
小 结
13 电视与影像艺术
电视的演变
电视与影像艺术的题材
商业电视
影像艺术
小 结
第三部分 相互关系
14 是艺术还是类艺术?
艺术与类艺术
插 图
观念艺术
行为艺术
虚拟艺术
小 结
15 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借 用
演绎(诠释)
小 结
16 各人文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
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
价 值
小 结
李·A. 雅各布斯(Lee A. Jacobus,1935— )康涅狄格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曾就读于布朗大学,获英语硕士学位,在克莱蒙特研究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尤其是约翰·弥尔顿、詹姆斯·乔伊斯和现代爱尔兰文学研究。美国作家协会、美国剧作家协会、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会员。他对绘画、摄影、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这为他的艺术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著有《莎士比亚与确定性辩证法》《人文学科:价值观的演进》《思想的世界》《美学与艺术》等。他是学术期刊《文学阐释理论》的创始人与合编者。其创作的多部戏剧已上演,发表过多篇短篇小说与诗歌。F. 大卫·马丁(F. David Martin,1920—2014)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巴克内尔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荣休教授。1943年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47—1949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49年就职于巴克内尔大学哲学系。1957—1959年获富布赖特基金资助,赴佛罗伦萨和罗马从事研究工作。1980—1984年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州人文公共委员会。本书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后不断再版,是F. 大卫·马丁在学术界影响力持久的一个有力证明。此外,他还著有《雕塑与活跃的空间》《面对死亡:主题与变奏》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荣获多项研究资助。艺术哲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对审美的培养是他在教学与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重点。他热爱艺术,尤其是雕塑、建筑、绘画和音乐,擅长网球、高尔夫球运动,周游世界,在众多领域成就斐然。
本书以艺术为重点,通过探索人文学科,培养和陶冶人文精神。
考察人文学科与人们所注重的价值、事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是本书的核心。作者分别讲解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电影等各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结构框架,让读者有机会通过深入研究每一种主要的艺术媒介,来理解艺术与人类价值的关系。书中另有感知要领、概念要领、体验和关注四大板块,以增强读者对艺术类型和类型内代表作品的理解。
一系列生动而完整的插图,以及针对关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和价值问题的详细讨论与互动,促进读者对人文知识的领会与掌握。作者对代表性艺术作品触类旁通的批评和分析,帮助读者综合理解艺术的复杂性及其与多种价值的相互作用。开放式的提问启发读者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断向艺术的本质靠近,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获得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