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教学思与行
作者:牛玉辉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4.9
页数:248
定价:65.00 元
ISBN-13:9787513095082
ISBN-10:7513095086
去豆瓣看看 目录
第一章 教育感悟
第二章 数学课堂
第三章 教学研究
第四章 教育思考
姓名:牛玉辉 参加工作时间/教龄: 1994年参加工作,教龄29年 职称/职位:中小学高级教师 荣誉称号: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德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教学标兵、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顶山市拔尖人才、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平顶山市市政府表彰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首届学科领雁人才、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 省级奖项: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综合实践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省级优秀课件三等奖、主持五项省级课题、参与六项省级课题。 市级奖项: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市级综合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市级课题12项。 国家级奖项:国家级课题指导教师、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CN刊物。 教育理念: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团队口号:引领辐射 合作成长
深度学习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究竟“深”在哪里?“深”到什么程度算是“深”呢?笔者认为,深度学习之“深”绝不仅仅是"浅"的对立面,而是——“深”在学生参与上。能够激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让学习成为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情,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与深度思考。“深”在意义理解上。对于数学知识的内涵本质,要有“知其所以然”的通透理解,并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深”在学习任务上。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转化教学内容,提供恰当的“教学材料”,设计表现型,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深”在学习过程上。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悟道理",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深”在学习结果上。由学会知识走向学会思维,不仅要“深”下去,还要“远”开来,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长见识。